近年来,称多县坚持把党员教育作为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,积极探索创新党员教育模式,通过实施“四个三”举措,推动党员教育全面“提档升级”,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素质,为称多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。
聚焦“三类群体”,实现教育对象全覆盖。一是机关党员突出政治引领与业务提升。以政治理论学习为核心,通过“第一议题”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等活动,提高基层支部规范化水平。针对不同领域、不同行业党员实际需求,制定培训方案,提升机关党员服务群众、推动工作的能力。各支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800次,组织业务培训15场次,覆盖机关党员1200人次。二是农村党员围绕乡村振兴与致富本领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,通过举办人才沙龙“微课堂”,以致富带头人、党组织书记讲为主的活动,培训党政公文写作、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人才200余人次。举办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专题培训和知识竞赛,提高第一书记履职能力,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、产业发展、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带动作用。三是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。严格执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各项制度,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,抓实抓细流动党员管理与服务工作,确保流动不流失。
建强“三支队伍”,打造教育师资硬实力。一是专业讲师队伍。坚持人才强校,按照“专兼结挥合、优势互补、统筹共用”的原则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,通过校园引才,引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讲师1名;依托“强村讲堂”组织43名强村导师团,充实师资队伍。同时采取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的方式,邀请州委党校教师开展专题辅导培训。二是基层党员队伍。注重发挥基层党员“领头雁”作用,持续用好用活查拉巾帼宣讲队、马背宣讲队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中央一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宣讲到牧民家门口,深化牧区群众对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理解。三是先进模范队伍。邀请劳动模范、优秀共产党员、道德模范、最美公务员等先进人物组成先进模范队伍,激励广大党员见贤思齐、奋发有为,在全县营造学习先进、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。
用好“三类阵地”,拓展教育平台新空间。一是党校主阵地 。充分发挥党校师资优势,优化党校课程设置,定期举办各类党员培训班,为党员提供系统、全面的教育培训。党校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,培训党员500余人次。 二是红色教育基地。以拉布红色档案馆、通天河红色综合教育基地等为依托,开展现场教学、主题党日等活动,让党员在实地参观中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。共接待党员参观学习50批次,参与党员达2000余人次。三是线上教育平台。利用互联网技术,搭建线上党员教育平台,通过青海干部网络学院、称多党建微信公众号等学习资料共享程序,实现党员干部全员学、随时学。
健全“三项机制”,确保教育成效常态化。一是学习管理机制。各级党组织部建立健全党员学习考勤、学习档案、学习考核等制度,对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和跟踪管理。二是督促检查机制。定期对各级党组织党员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,通过查阅资料、实地查看、随机抽查党员等方式,进一步提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效。三是激励保障机制。着力在“准、强、严、实”四个维度上下实功、出实招,对在党员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,在评先评优、选拔任用、职级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,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参与教育的积极性。